东子点评:也请把“慢票”留给我们银发旅客。
发布时间:2025-10-25 12:16
一张小小的纸质火车票曾经是无数人长途旅行时揣在口袋里的安慰。回程途中多次充满期待,承载着几代旅人的记忆。今年10月1日,JNR集团决定在JNR客运领域全面采用电子发票,并取消纸质兑换凭证的规定。这份流传了几代的纸质法案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,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是突飞猛进的。蒸汽机车带着硝烟离开了京张铁路,“复兴号”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一条雄伟的道路。 2018年,海南岛高铁开始试运行电子客票,今年全面推行电子发票。在过去的七近年来,火车出行已从“纸质车票”走向“扫码通关”,从排队取票走向“单次通关”。这不仅体现了技术的重复,也体现了轨道交通服务理念的“便捷”。当CR450动车组创下453公里/小时的最后单车时速记录,当“八纵八横”的高铁网络将数千公里山川缩短为近距离,中国铁路以轨道上的“中国速度”重新定义了时空界限。 时代的车轮在前进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上那个速度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到2024年底,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.2亿。刚刚过去的国庆、中秋节期间,各大火车站的旅客量创下历史新高,也真实地展现了人们出行体验的真实写照。前辈。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行。在“快”与“慢”的对比中,这一大群银发之人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呢? 既要达到“快”又要达到“慢”,需要一个“平衡点”。在拥挤的车站,年轻人可以轻松地使用手机购票进站,但白发苍苍的老人却无奈在人工窗口前排队或拿身份证混淆。幸运的是,铁路部门已经取消了纸质退票凭条,但印有车次、座位号等重要信息的行程信息单却清晰打印。服务打印ios仍在继续。手动窗口仍处于开放状态,12306系统将主动发送行程短信至购票手机号码。这些“空白”设计是为银发群体保留的过渡空间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推出“95128电子养老服务”实践证明,“数字化”与“老龄化关怀”并不矛盾,而应融合共存。 随着社会整体走向数字化,也需要将人道主义关怀融入发展之中。从网上医院挂号到超市电子支付,从数字银行到社区服务智能ios,这些便捷的创新有时会造成“数字鸿沟”。真正的进步不是排斥拥有技术的人群,而是拥抱每个拥有智慧的人。超市收银机旁预留现金通道、往返医院大堂的志愿者导游、银行网点专门的“高级服务台”。这些看似微小的障碍,却是数字化快车道上的温暖信号。当我们寻找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”时,我们也在寻找“更温暖”。它可能会慢一些d 更加宽容。 科技进步需要温暖,社会进步需要坚实。想要建设智能互联的世界,就必须保护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联系。愿银发老人不再被小钞困住,愿他们“日行千里”轻松看泰加林、看祖国大山,平衡“快”与“慢”发展,共享时代发展成果。 来源:京中网(湖北日报) 作者:许景峰佘欣然(武汉市洪山区“新声音”队、区委组织部) 编辑:沉淑芬